乙未秋日游丁家絜园

罡风送客到三阳,揭邑于吾是故乡。
恸哭谁人怜阮籍?
钓游无地隐严光!
欲寻吕祖邯郸道,竟入裴公绿野堂。
红蓼白芦围水阁,伊人宛在水中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乙未秋日游丁家絜园》是清末民国初诗人许南英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作于乙未年(1895),是许南英在台湾任筹防局统领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经历密切相关。许南英在乙未年任台南「筹防局」统领期间,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到来和家乡的沦陷。他募集兵勇抗日却最终失败,个人财富也被尽数散给部下后离开台湾内渡。这段经历使他深刻感受到国家危机和个人命运的交织,从而激发了他创作此诗的情感。

诗歌的内容主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罡风送客到三阳”,形象地描绘出诗人面对强敌时的无助感,同时也暗含了他对故乡、亲人及历史的深深眷恋。第二句“揭邑于吾是故乡”,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接下来的两句“恸哭谁人怜阮籍?钓游无地隐严光”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上伟大文人的追思,他们虽身处乱世,但仍有志难伸、才华不展的无奈与悲壮。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红蓼白芦围水阁”,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通过“伊人宛在水中央”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过往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体现了许南英高超的艺术造诣。

《乙未秋日游丁家絜园》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作品。它不仅是对过去岁月的回忆,更是对未来道路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民族命运,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出的选择。同时,它也启发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追求理想的勇气,即使在风雨飘摇中也要坚守信念,寻找希望的光芒。

《乙未秋日游丁家絜园》作为近代诗人许南英的杰作,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而且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坚定前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