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原欲小勾留,无奈愁人倍有愁。
非是陶潜能卜宅,剧怜宋玉善悲秋。
功名险作焚身象,眷属浑如不系舟。
眼底沧桑无限感,西风不忍再登楼。

【注释】

  1. 乙未年,即宋宁宗庆元二年。
  2. 丁家絜园,即张先的宅第,在苏州。
  3. 勾留,停留、暂住之意。
  4. 陶潜(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他常隐居山林,自号彭泽人。
  5.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九辩》是其代表作。
  6. 险象,危险的象征。
  7. 西风不忍再登楼,指作者因感时伤怀而无心登高远眺。

【赏析】
这首诗以“秋”作为主线贯穿全篇,通过描绘自己在丁家絜园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人生沧桑的感慨。
首联“湖山原欲小勾留,无奈愁人倍有愁。”意思是说,我原本想在这湖光山色中稍作停留,享受一下宁静的时光,然而,却因为内心的忧愁而更加感到孤独和痛苦。
颔联“非是陶潜能卜宅,剧怜宋玉善悲秋。”意思是说,我不是羡慕陶渊明那样隐逸的生活,而是更欣赏宋玉对于秋天的敏感和多愁善感。这里的“悲秋”,并非真的喜欢秋天,而是借秋天来抒发自己的忧愁和哀怨。
颈联“功名险作焚身象,眷属浑如不系舟。”意思是说,我对于功名的追求,就像是一场危险的火灾,有可能将自己烧成灰烬;而对于家庭眷属的依赖,却又如同一只没有锚固的船,随时都有可能飘散。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厌恶和对于家庭亲情的渴望。
尾联“眼底沧桑无限感,西风不忍再登楼。”意思是说,我看着眼前这片曾经沧海桑田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而西风的吹拂,也让我不忍心再登上高楼去眺望远方。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担忧和无奈。
整首诗以“秋”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国家和历史的深沉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