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台二百载,九叶始敷荣。
自处贫非病,相传笔代耕。
问天何罪戾?误我是功名。
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

【注释】

台:指台湾。乙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叶”:指清朝灭亡后,台湾先后由不同政权统治的情况。“自处贫非病”:说自己贫困不是病态。“相传笔代耕”:说传家以写诗为业。“问天何罪戾?误我是功名”:问苍天为何有这等罪过;误我一生是功名。“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流下思乡的泪水,放弃祖宗的基业。“松楸”:松木棺材。“一掬思乡泪”即一掬思乡之泪,形容悲苦之情。

【赏析】

此诗题作“台感”,当是在诗人任台湾知府期间所作。诗人在这首诗中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对外妥协投降、出卖国家领土和民族利益进行了强烈的谴责,并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二句,诗人用“居台二百载”“九叶始敷荣”来表明自己的官职和经历。“居台”,指的是诗人在台湾做官的时间。“二百载”,是指清朝灭亡后,台湾先后被日本和美国等列强占领,而中国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中呻吟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所以,诗人用了这两个字来表达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感慨。“九叶”,指的是清朝灭亡后,由不同政权统治的情况。“始敷荣”则是指这些政权在经济和文化上逐渐繁荣起来。然而,这并不能改变他们对外侵略的历史事实,也不能改变中国人民受尽屈辱的事实。因此,诗人用“九叶始敷荣”来讽刺这种表面繁荣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内容。

诗人用“自处贫非病,相传笔代耕”来表现自己对贫病的超脱态度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自处”,就是对待自己的处境和遭遇的态度。“贫非病”是指虽然自己处于贫困之中,但却不认为是病态的。“相传笔代耕”,则是说自己以写诗为生,以此来代替耕种。这里,诗人用“传家”二字,将写诗作为家族的传统事业,表现出他对这一传统的坚守和传承。同时,这也表明了他对于自己的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的认同和自豪。

诗人用“问天何罪戾?误我是功名”来进行反思。“问天”,即向天空发问。“罪戾”在这里指的是罪恶和过错。“误我”,“是我”都是指诗人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苍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罪恶和过错?为什么要把我一生的功名都给耽误了呢?诗人在这里表现出对清政府卖国行径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淡薄和超然。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和才华应该是用来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而不是用来追求个人名利和地位的。

最后两句,诗人用“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来进行总结。“一掬”,是用眼泪来形容思乡之情的深厚程度。“松楸”是古代用于埋葬死者的木制棺材。这里的“松楸”代指坟墓和墓地。“弃祖茔”,即离开祖辈的墓地和坟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清政府卖国行径的愤慨之情。他认为,清政府出卖国家的领土和利益,不仅没有为百姓谋福利,反而让他们遭受了无尽的痛苦和苦难。因此,他决定离开祖辈的墓地和坟墓,不再让祖先受到牵连和伤害。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在台湾的生活体验和思考,表达了他对清政府的错误行为和卖国行径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同时也表达了他自己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个人名利和地位的淡薄和超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