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元旦

绾符一再再而三,薄德无功祗负惭!
六事本廉皆应分,九年立宪岂虚谈!
乍除旧腊鸿钧转,忽报新军蚁斗酣。
兵气似随春气发,岭南闻道又江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庚戌元旦》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首诗,由诗人许南英创作。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新年的祝福以及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庚戌元旦》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乾隆时期,具体年份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在清朝的一个元旦之际创作的。
  • 作者许南英:许南英,字子蕴,号蕴白、允白,出生于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祖籍揭阳,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以诗文著称于世。
  1. 诗歌内容
  • 开篇意境:诗的首句“绾符一再再而三”,表达了作者对于新一年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同时也暗示了新年的重要性和仪式感。
  • 政治氛围:“六事本廉皆应分,九年立宪岂虚谈”这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特点,即虽有改革的愿望,但却缺乏实现的手段和条件。
  • 节日气氛:“乍除旧腊鸿钧转,忽报新军蚁斗酣。”这两句描绘了新年期间的热闹场景,既有旧年的告别,也有新年的喜悦。
  1. 诗歌主题
  • 政治讽刺:通过对元旦期间新军与警察冲突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当时政治动荡和权力斗争的批评。
  • 社会现状:通过对城市封锁三日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公共秩序的重视,以及新年期间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
  1. 诗歌风格
  • 简洁明快:整首诗语言简练,表达直接,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够深入人心。
  • 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对新年的描绘,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自己的期许。

《庚戌元旦》不仅作为一篇文学作品存在,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新年的热烈期待,也能够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的一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