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幢石刻开元寺,唐代咸通大会场。
我佛本空归寂灭,何人好古费收藏?
跳龙卧虎忘真相,贝叶莲花发古香。
此段因缘谁契合?
揭阳许氏、海阳黄。
黄仲琴赠漳郡开元寺宝幢石刻「陁罗尼经」拓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仲琴赠漳郡开元寺宝幢石刻「陀罗尼经」拓本,是中国古代的一件艺术品。它属于佛教文化遗物,具体来说,是唐代的一件宗教艺术作品。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目的主要与佛教信仰、艺术价值以及历史意义有关。
在唐代,随着国家统一和文化繁荣,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寺庙和佛教艺术。开元寺,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的一座古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闻名。黄仲琴是当时一位富有的文人,他选择将这件佛教艺术品赠送给开元寺,一方面是为了表达他对佛教教义的尊重和敬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支持和维护寺庙的宗教活动。
从艺术角度来看,陀罗尼经是佛教中的一种重要文本,通常用于诵读以祈求佛法护佑。这种文本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咒语和祈祷语句,通过这些语句的重复朗读,可以激发修行者的虔诚之心和修行动力。拓本,是指将雕刻文字或图像的材料(如石碑、木版等)复制到纸或其他材料上的过程。在这件作品中,黄仲琴可能使用了拓印技术,将开元寺宝幢石刻上的陀罗尼经内容精确而完整地复制下来。
“黄仲琴赠漳郡开元寺宝幢石刻「陀罗尼经」拓本”是一件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体现了唐代社会对佛教文化的尊崇以及对艺术创作的重视。这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生活和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