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祢衡

埋冤地下恨难消,鹦鹉洲前怅望遥!
天下滔滔谁气节?
诸公衮衮尽么么!
当时诸子阴相妒,从古才人病在骄。
大小儿曹终见杀,愧君清白树风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祢衡》是许南英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祢衡的生平事迹和悲剧结局,表达了诗人对祢衡才华未被赏识和社会黑暗现实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作品内容: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诗人许南英,出生于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字蕴白、允白等,号窥园主人等,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对正义与道德的追求。
  • 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
  • 历史评价:《吊祢衡》作为一首吊古诗,在文学界具有较高的评价。它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祢衡这一历史人物,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才情与命运,也揭示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1. 诗歌内容
  • 首联:“埋冤地下恨难消,鹦鹉洲前怅望遥!”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祢衡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其才华未能得到应有认可的遗憾。
  • 颔联:“天下滔滔谁气节?诸公衮衮尽么么!” 这里指出了当时众多权贵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士人的气节,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颈联:“当时诸子阴相妒,从古才人病在骄。” 这句表明了祢衡虽然有才,但因其个性直率和高傲,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 尾联:“大小儿曹终见杀,愧君清白树风标!” 诗人以“愧”字结束全诗,表达了对祢衡清白人格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其遭遇的惋惜之情。

《吊祢衡》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吊古诗,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祢衡一生的回顾,展示了一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现象,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与启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文人对社会公正和道德追求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