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时时自戒严,谨防局外注观瞻。
重舒望眼观沧海,一例低头过屋檐。
击楫被人疑祖逖,挂冠如我学陶潜。
少年结习难除却,胜日还思斗韵尖。
留别南社同人其二
介绍
《留别南社同人其二》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许南英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南社同人的不舍与留恋之情。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介绍:许南英,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知识分子的困境。他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歌原文:诗句“步履时时自戒严,谨防局外注观瞻”描绘了诗人时刻保持警惕,不让自己陷入外界的干扰和评判中,体现出诗人对自身行为的高度自律与自我要求。接着,“重舒望眼观沧海,一例低头过屋檐”展现了诗人远眺大海,感慨人生的同时,也低头面对生活的艰辛,体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与现实感。“击楫被人疑祖逖,挂冠如我学陶潜”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与革新的矛盾态度,既有对先辈的敬仰,又有着顺应时代潮流的决心。最后,“少年结习难除却,胜日还思斗韵尖”则是诗人对自己年少轻狂、未能完全摆脱旧习的无奈,以及即便年老体衰,依然怀揣文学梦想的执着。
诗歌主题:《留别南社同人其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南社同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通过诗中的描述,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同时,该诗也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的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运动,诗人在其中既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也体验到了个人命运的波折。
艺术特色:《留别南社同人其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性。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又有深沉的人生感慨。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生命、历史和未来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文化意义:作为清末民初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留别南社同人其二》不仅是诗歌艺术的代表,也是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的写照。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还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
《留别南社同人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价值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及其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