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旧人尝往返,十年豪气已除删。
倚栏顾盼兼天浪,举手招呼隔岸山。
淜湃潮声都入耳,参差黛色尽开颜。
客来莫话沧桑事,容我浮生片刻闲!
菽庄四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菽庄四咏》是清末民国初许南英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 创作背景:《菽庄四咏》的创作背景颇具特色。诗人在台南时期参与了崇正社、浪吟诗社等文人团体,与许多诗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乙未后的两年中,他两次来到台湾,并在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和大正五年(1916年)分别于两地留下足迹。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许南英的文学体验,也为他后续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 诗歌内容:《菽庄四咏》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台南地区的风景和文化。首篇“倚栏顾盼兼天浪,举手招呼隔岸山”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接下来的“淜湃潮声都入耳,参差黛色尽开颜”则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内心的愉悦。而“桥下一渠添勺水,阶前万种列盆花”则展示了台南园林之美和丰富的植物种类。最后一首“可有渔人寻晋、魏?偶同农父话桑麻。”更是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简朴生活的理念。
- 艺术手法:《菽庄四咏》在艺术手法上独树一帜。首先,其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严谨而又不失变化,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节奏感,又具有深度和广度。其次,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社会风貌的反映,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再者,诗句之间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凿石成隍引海流”中的“凿石”与“引海流”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领有祖香清气味”则寓意着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菽庄四咏》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递。它不仅记录了作者个人的经历和情感,还反映了清末民初台湾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