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荔支湾

画舫张帆趁午风,一湾水绿荔支红。
舟人若问停桡处,随意红稀绿暗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荔支湾》是近代诗人许南英的诗作。该诗描绘了画舫乘风破浪,水波荡漾的景象,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许南英(1855-1917),字蕴白,号窥园主人,生于揭阳,祖籍台湾府城,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不仅在政治生涯中积极参与国家事务,也在文学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 创作时间:《游荔支湾》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它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之一,反映了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艺术感悟。
  1. 诗歌原文
  • 画舫张帆趁午风,一湾水绿荔支红。
  • 舟人若问停桡处,随意红稀绿暗中。
  1.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首句“画舫张帆趁午风”描绘了画舫在风中扬帆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次句“一湾水绿荔支红”则具体描绘了水域的颜色和荔枝的鲜艳,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之中,荔支红则增添了几分热烈的氛围。
  • 人文情感:诗中的“舟人若问停桡处,随意红稀绿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随性态度。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共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游荔支湾》采用平实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直击人心。这种朴素的风格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鲜明,如“画舫”“绿水”“荔支”等,都是典型的象征元素,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游荔支湾》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传递。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