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元宵赋别

去住别离同。此日心情似转蓬。勉向烛龙看斗舞,玲珑。香雾空蒙灯晕红。
病怯柳丝风。才唱骊歌意绪嫞。骨肉江乡千里梦,惺忪。回首云山隔几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元宵赋别》是清代诗人梁德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诗歌原文
    去住别离同。此日心情似转蓬。
    勉向烛龙看斗舞,玲珑。香雾空濛灯晕红。
    病怯柳丝风。才唱骊歌意绪嫞。
    骨肉江乡千里梦,惺忪。回首云山隔几重。

  2. 诗歌内容

  • 离愁别绪:诗中的“去住别离同”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无奈和惆怅。这种情感在“此日心情似转蓬”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无处安放,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
  • 观星赏月:诗中的“勉向烛龙看斗舞,玲珑”展现了诗人对天文的兴趣和对自然美的欣赏。斗舞可能指的是观察北斗七星或其他星座的运动,而“香雾空濛灯晕红”描绘了节日夜晚的氛围,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 身体不适:从“病怯柳丝风”可以看出,诗人由于旅途劳累或个人健康原因,感到身体不适。这种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 故乡情怀:最后两句“才唱骊歌意绪嫞”和“回首云山隔几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路途的遥远展望。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始终牵挂着远方的家。
  1. 创作背景
  • 《南乡子·元宵赋别》的创作背景是在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期间,诗人与亲朋好友相聚共度佳节,但随后又不得不分离,分别前往不同的地方。这种特殊的时刻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南乡子·元宵赋别》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传达诗人的情感。诗句中的意象丰富,如“斗舞”、“香雾”、“灯晕红”等都为诗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家庭和朋友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南乡子·元宵赋别》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气氛的诗作,更是一部充满了离愁别绪的抒情佳作。通过对诗人情感的深入剖析和对艺术手法的细致解读,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