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 寄外

日残春暮。年年抛恨,在花间住。一阵东风,梨花如雪,桃花如雨。
教人没个商量,容易把、韶光放去。只恐来时,殷勤问我,春归何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梢青·秋柳寄外》是濮文绮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濮文绮(字弹绿),江苏溧水人,清朝时期女性词人。她是四川涪州知州濮瑗之女,也是典史何镜海的妻子。
  1. 诗词原文
    翠减柔梢,惊秋怨别,瘦了郎腰。陌上花飞,年年人去,折尽长条。相逢南雁迢遥,问何处离愁未销。无信春风,无聊夜月,无恙红桥。

  2. 词意解析

  • “惊秋”与“怨别”:通过季节的变化和别离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哀愁。
  • “瘦了郎腰”:形象地表达出由于思恋之情而日渐消瘦的身体,体现了深切的爱情牵挂。
  • “陌上花飞”与“年年人去”**: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时表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感。
  • “折尽长条”:暗示了春天的美好时光被离别和思念所消耗。
  • “南北相思”:通过南来北往的鸿雁,表达了两地之间的无尽相思和距离之苦。
  • “无信春风、无聊夜月、无恙红桥”: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情感的不变。
  1. 文化意义
  • 词的艺术特色:该词采用典型的宋词格式,语言优美,情感细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深厚的情感。
  • 情感表达: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古代女子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女性词人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文学地位不容忽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柳梢青·秋柳寄外》是一首充满深情而又不失古典美学的词作。它不仅是濮文绮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爱情、离别与相思的一种深刻表达。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现,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墨客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