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墅夜步

汀洲吹夕蘋,乔松落秋色。
萧萧修竹间,萤火出深碧。
不见泊渔舟,何处闻长笛。
且叩萝门扃,焚香坐筠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墅夜步》是清代诗人梁霭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汀洲上风吹动着夕草,高大的乔松披上了秋色的衣服;萧瑟的竹林间,萤火虫的光芒在深碧色的夜空中闪烁;诗人不见停泊在渔舟,也听不到长笛的声音。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之美的境界。

《南墅夜步》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梁霭生活在清初,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浓厚,文人雅集成为一种风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梁霭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人雅士,他们经常在南郊草桥别墅等地点进行诗文交流。这样的环境为梁霭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源泉。

在诗歌的原文部分,“汀洲吹夕蘋,乔松落秋色。”两句通过描写汀洲上的晚风吹拂着秋日的野草,以及高大的乔松沐浴在秋天的色彩中,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萧萧修竹间,萤火出深碧。不见泊渔舟,何处闻长笛。”进一步扩展了这幅画卷,修长的竹子之间,萤火虫的光点闪烁着,如同深碧色的夜空中的繁星,而那幽远的长笛声,却似乎被周围的自然景色淹没,让人难以追寻其来源。这几句诗不仅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观,更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在这首诗中,梁霭运用了一系列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来增强表现力。比如“苇”和“芦”都是常见的植物意象,它们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或高洁的品质。此外,“秋”作为季节的代表,不仅指代秋天的景色,还常常用来象征人的成熟和收获。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这首诗深邃而含蓄的艺术境界。

《南墅夜步》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通过简练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