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洲吹夕蘋,乔松落秋色。
萧萧修竹间,萤火出深碧。
不见泊渔舟,何处闻长笛。
且叩萝门扃,焚香坐筠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南墅夜步”。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通过这些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第一句: 汀洲吹夕蘋,乔松落秋色。

  • 汀洲: 指水中的小沙洲。
  • 夕蘋: 傍晚时水面上漂浮着的草。
  • 乔松: 高大的松树。
  • 落秋色: 秋天的景色,落叶的颜色。

译文: 在湖边的沙洲上,晚风中飘动的是傍晚时分的草。高大的松树在秋日里显得格外醒目。

赏析: 第一句通过描写汀洲、夕蘋、乔松和落秋色,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为全诗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第二句: 萧萧修竹间,萤火出深碧。

  • 萧萧: 形容风吹竹叶的声音。
  • 修竹: 长而直的竹子。
  • 深碧: 深蓝色的天空。

译文: 在修长的竹子之间,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芒,映照出深蓝色的夜空。

赏析: 第二句通过描写修竹、萤火和深碧,进一步营造了夜晚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夜晚之中。

第三句: 不见泊渔舟,何处闻长笛。

  • 泊: 停泊。
  • 长笛: 一种古老的乐器,声音悠扬。

译文: 看不到停泊在江边的渔船,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长笛声。

赏析: 第三句通过描写停泊的渔船和长笛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 且叩萝门扃,焚香坐筠席。

  • 叩萝门扃: 敲开藤萝编成的门扉。
  • 焚香: 点香。
  • 筠席: 用竹片编成的席子。

译文: 我敲开藤萝编的门扉,点燃香炉,坐在竹席上静静地坐着。

赏析: 第四句通过描写敲门、焚香和坐席等细节,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宁静的环境使得诗人能够更好地沉浸在诗歌的艺术境界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意象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