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裳中秋作

小园松竹尽环围,水槛烟明撤烛辉。
对月几人犹绿鬓,入秋易怨是瑶徽。
路穷星汉家何处,书滞长安雁亦稀。
毕竟一年今夕好,遣愁莫负羽觞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裳中秋作》是晚清诗人许景澄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捕捉了中秋之夜的静谧与哀愁。

从诗歌的形式上来看,它遵循了传统的七言律诗格式,即每句七个字,共四联,结构完整且规整。这种古典诗歌形式不仅体现了许景澄的学识和才情,也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领悟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感慨。

在内容上,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中的景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诗中的“小园松竹尽环围,水槛烟明撤烛辉”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对月几人犹绿鬓,入秋易怨是瑶徽”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和感慨。这些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到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通过对月亮的描述,诗人还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期待。“路穷星汉家何处,书滞长安雁亦稀”两句,反映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仕途受阻后的无力感。这种情感的抒发,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深度,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许景澄在这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性和思考价值。例如,将月光比作文之极致、美之极致、情之极致,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

《和子裳中秋作》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欣赏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的艺术品。这首诗通过对中秋节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