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松竹尽环围,水槛烟明撤烛辉。
对月几人犹绿鬓,入秋易怨是瑶徽。
路穷星汉家何处,书滞长安雁亦稀。
毕竟一年今夕好,遣愁莫负羽觞飞。

和子裳中秋作

小园松竹尽环围,水槛烟明撤烛辉。

对月几人犹绿鬓,入秋易怨是瑶徽。

路穷星汉家何处,书滞长安雁亦稀。

毕竟一年今夕好,遣愁莫负羽觞飞。

注释:

  • 小园:指作者的住所,一个小巧精致的园林。
  • 松竹:这里特指园中的树木,松树和竹子都是常见的庭院植物,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格。
  • 水槛:指园林中靠近水面的栏杆,水槛是指靠近水的栏杆,也暗示着水景。
  • 撤烛辉:在月光下撤去蜡烛的光芒,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加幽深宁静。
  • 绿鬓:指头发乌黑、发亮的青年时期。
  • 入秋易怨:进入秋季容易感到忧郁和哀怨。
  • 瑶徽:一种古代女子所佩戴的装饰品,通常用玉制成,这里可能指的是月亮。
  • 路穷星汉家何处:意为人生道路如此遥远,不知道通往何处。
  • 书滞长安雁亦稀:意思是书信停滞不前,连大雁都稀少地飞翔。长安:古都名,这里代指京城。
  • 毕竟一年今夕好,遣愁莫负羽觞飞:意味着毕竟一年之中只有这个晚上最好,不要让忧愁耽误了赏月饮酒的乐趣。羽觞飞:酒杯飞舞,形容欢乐的气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绝诗,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景象和感受。首句“小园松竹尽环围”描述了园中松竹环绕的情景,营造出宁静而优美的氛围。次句“水槛烟明撤烛辉”则通过描写水槛上的烟雾与烛光交相辉映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神秘与浪漫的气息。第三、四句“对月几人犹绿鬓,入秋易怨是瑶徽”则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秋天易感伤情绪的描述。第五、六句“路穷星汉家何处,书滞长安雁亦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和命运无常的感叹。最后两句“毕竟一年今夕好,遣愁莫负羽觞飞”则表达了诗人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美好时光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