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 庚午重阳前二日青岛海滨晚步

海波浮动群山立。窥人白鸟翻飞急。帆影乱斜阳。平沙衬晚黄。
兽云吞落日。波底摇金碧。何处是天涯。潮东汐又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菩萨蛮 · 庚午重阳前二日青岛海滨晚步》是近现代诗人梁启勋所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参差楼阁凌云起,疏星摇曳空蒙里。
    灯火出空栊,帘垂灯影红。
    行人回懒步,谁解馀心素。
    海气动轻寒,归来兴已阑。

  2. 诗词解析

  • 意象描写:《菩萨蛮 · 庚午重阳前二日青岛海滨晚步》中的“参差楼阁凌云起”和“疏星摇曳空蒙里”营造了一种高耸入云、星光点点的景象。这种描述不仅增强了诗的立体感,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作者在晚秋时节,独自在海边散步时的心情。他感受到了海风带来的凉意,以及夜晚的宁静和孤独。这种心境的变化通过“海气动轻寒,归来兴已阑”得到了很好的传达。
  • 艺术手法:该诗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将“参差楼阁”与“疏星”相对比,既描绘了景物的美,又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深度。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间接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1. 创作背景
  • 诗人介绍:梁启勋(1876年—?),字石湖,号冷禅,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 创作时间:《菩萨蛮 · 庚午重阳前二日青岛海滨晚步》的创作年份为“庚午”,即1900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为动荡的一年,甲午战争后,列强的瓜分使得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而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此诗,无疑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 创作地点:据史料记载,梁启勋曾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居住在青岛,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可能受到了青岛这一特定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菩萨蛮》作为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丰富的情感被历代文人所喜爱。这首《菩萨蛮 · 庚午重阳前二日青岛海滨晚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 时代意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首诗不仅是梁启勋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的真实反映。它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动荡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菩萨蛮 · 庚午重阳前二日青岛海滨晚步》不仅是一首艺术上极具吸引力的诗歌,也是了解清末民初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