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逢雨

细雨随风拂草堂,晚来弥觉一身凉。
披襟不寝犹烹茗,怕益离愁梦故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客中逢雨》是清代诗人梁学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梁学孔是一位清代文人,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他的生平及创作成就,虽然不如其他一些著名的文学家那样广为人知,但在研究清代文学时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诗作原文
    细雨随风拂草堂,晚来弥觉一身凉。
    披襟不寝犹烹茗,怕益离愁梦故乡。

  2. 诗意解读

  • 细雨随风拂草堂:此句描绘了一幅春雨绵绵、风拂草堂的画面,传达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凉意的氛围。细雨如同无形的丝线,轻轻拂过草堂,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 晚来弥觉一身凉:这里的“晚来”指的是傍晚时分,“一身凉”则表达了诗人感受到的一丝寒意。这一句反映出作者在夜晚独自感受季节变化时的微妙心理活动。
  • 披襟不寝犹烹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尽管夜深人静,仍然选择煮茶品茗,享受片刻的宁静。这既是一种生活情趣,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执着或坚持。
  • 怕益离愁梦故乡: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在孤独的旅途中,夜晚的雨声往往能唤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里的“怕益”意味着害怕夜晚的雨声会加剧自己的思乡情绪,而“梦故乡”则直接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1. 赏析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最后一句,“怕益离愁梦故乡”,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也反映了他对当前生活的无奈与辛酸。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小诗具有了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客中逢雨》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它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文的关怀,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