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尺二。占断锦江春色丽。玳瑁装书。薄命应怜纸不如。
零香残粉。要诉十离多少恨。倘画桃花。素素将来是一家。
减兰·薛涛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兰·薛涛笺》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品,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薛涛,字洪度,号七弦琴女士,生于唐朝,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她不仅以诗闻名,也擅长书法和绘画。薛涛在成都的社会地位相当显赫,曾受到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赏识。尽管未能得到朝廷的正式官职,人们仍尊称她为“女校书”。她的诗作风格多样,表达了对自然、爱情、友情和孤独的深刻感悟,这些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0余首。
《减兰·薛涛笺》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情感密切相关。据传,这首词是在一次别离之后,薛涛用薛涛笺书写给她深爱的人时所创作。薛涛笺,一种桃红色的小纸制成的精美信笺,专门用于书写诗歌。这种信笺后来被广泛仿制,成为文人墨客喜爱的书写材料,甚至被称为“薛涛笺”,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从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减兰·薛涛笺》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高超技艺和深邃情感。章钰,字式之,一字坚孟,号汝玉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这首词的创作者。词中通过“冤家尺二”和“占断锦江春色丽”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此外,词中的“零香残粉”、“十离多少恨”等句,则透露出深切的离愁别绪,以及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伤。
从文化影响的角度来看,薛涛笺的使用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减兰·薛涛笺》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它让现代人能够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审美追求和情感世界。同时,薛涛笺作为一种独特的书写工具,也为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减兰·薛涛笺》作为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词,不仅体现了唐代诗人的艺术造诣,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通过这首词,读者能够感受到唐代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