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辔并驱闽海东,䨥旌远下乘长风。
禾苗秀结千村外,鸡犬声闻四境中。
明道久为花县宰,河阳近接子云公。
趋劳莫畏边途泛,万里葵哀向日红。
凤山道中和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山道中和韵》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之一。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的代表作品还有《长溪道中和张自山韵》等。
《凤山道中和韵》的创作背景与作者个人经历紧密相关。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南宋末年被元军俘虏并要求其投降的情景下所作的感慨和抒发的情怀。在这首诗中,文天祥不仅表达了他坚贞的抗元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原文如下:
海外归来谒凤山,弓鞋竹杖走蹒跚。
青鸟殷勤相引路,迈步珠林高在碧云间。
祈得灵符身上佩,从此天涯游子不孤单。
显圣覃恩延四境,且听钟声万古报平安。
别有心怀望远方,凤山广泽圣名扬。
履忠行孝千秋德,明义怀仁万里光。
盛会神缘连两岸,灵宫道法化三阳。
覃恩浩荡海丝路,纵使天涯亦故乡。
寺有奇谈说到今,牧牛旧事费沉吟。
凤山我亦归来久,早把尊王祀在心。
重来年事近桑榆,故地新天呈瑞图。
凤髻依然镶翡翠,诗溪终古泻醍醐。
一山圆梦祥光现,两岸缔缘花雨敷。
忠孝垂名馨俎豆,长教赤子过庭趋。
《凤山道中和韵》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政治意义的诗作,更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他对国家、对家人以及对自己信仰的坚守和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文天祥的个人情感世界,还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