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佳客寄外

曲曲阑干十二红。潇潇暮雨洒帘栊。篱边替瘦多情菊,窗外添愁无赖桐。
罗袖冷,泣西风。相思两字倩征鸿。玉容不是因花减,目断长安路不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佳客·即景写怀,寄外子》是一首清代左锡璇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左锡璇,字子安,号秋山居士。他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其诗词创作多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情感。左锡璇在《思佳客·即景写怀,寄外子》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坚定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2. 诗歌原文: 夜夜惊魂入梦频,惊心烽火满江城。如今风雨西窗下,怕听芭蕉点滴声。思往事,意犹惊,升沉何必卜君平。它生愿学鸳鸯老,无浪无风了此生。
  3. 诗歌赏析:《思佳客·即景写怀,寄外子》以“夜夜惊魂入梦频”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夜晚难以入眠、心神不宁的状态。接着,诗中通过“惊心烽火满江城”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深深忧虑。而“如今风雨西窗下,怕听芭蕉点滴声”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它生愿学鸳鸯老,无浪无风了此生”则流露出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淡然。
  4. 写作背景:该诗作的创作背景是在乾隆年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左锡璇作为一位文人,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的无奈。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通过自己的诗词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博大的胸怀。
  5. 艺术特色:《思佳客·即景写怀,寄外子》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首先,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惊魂入梦频”、“烽火满江城”等,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紧张而沉重的氛围。其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风雨西窗下”、“芭蕉点滴声”,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最后,诗人以“鸳鸯老,无浪无风”作为结尾,寓意着自己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淡然接受,展现了其深邃的人生哲理和高远的审美情趣。

《思佳客·即景写怀,寄外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历史感和时代印记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