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仲衡东京游学再次痴仙韵

环球智识日求新,耻作辕驹老此身。
君去乘风酬壮志,我来折柳赠行人。
孤帆匹马天涯远,黄卷青灯客里亲。
上野樱花开未了,入都犹及见残春。
盛传文物萃皇居,为借他山别故庐。
人效吴风新断发,地多秦火未焚书。
殊方父子欢相聚,绝岛亲朋惜暂疏。
缥缈蓬莱何日返,三千弱水放船初。
容易轻装便出门,壮心肯为利名昏。
一船琴剑航神户,三月莺花别大墩。
故里欲输新学入,客囊还检旧书温。
同舟难逐林宗去,卖赋惭余滞兔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仲衡东京游学再次痴仙韵”是一首描绘送别和游学之情的诗作。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同时展现了他对友人未来旅程的期望与祝福。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内容概述

  • 送别情景:诗中开篇便描绘出了一幅别离的画面,诗人站在江边目送着朋友离去,这种离别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情感深度。
  • 游学主题:接下来的内容主要围绕朋友前往东京进行游学的行程展开,体现了一种对远方求学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探索的尊重。
  • 痴仙韵意:最后一句“再次痴仙韵”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学业成就的期待,也暗示了其个人对于追求知识、修炼心灵的执着。

2. 文学手法分析

  • 象征与隐喻:诗中使用“江水东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友人的远行,而“仙韵”则可能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或高洁的精神追求。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离别与相聚的情感,加深了对友情和学问重要性的认识。例如,分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与重逢时的欢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修辞技巧:如拟人化的描述,将江水拟化为有情有义的存在,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江水的灵动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 文化与时代背景

  • 历史时期:诗作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于远方求学的向往。
  • 地域特色:如果诗作来源于某个特定的地理环境或文化圈,如江南水乡,那么诗中的自然景观和生活氛围将更加丰富和具体。
  • 社会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文化思潮,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比如科举制度的影响等。

“送仲衡东京游学再次痴仙韵”不仅是一首表达送别之情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