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起望天际,晴色荡微波。黄花应未开遍,九日昨才过。爱晚亭边枫叶,知有山灵为我,早放醉颜酡。转眼便秋老,不往待如何。
人间事,供一笑,总由他。一生当著几两,游屐过山坡。屈指旧交余几,只有青山长在,向我好情多。湖海元龙倦,试听楚狂歌。
水调歌头 · 九月十一日邀蜕盦登麓山
介绍
《水调歌头·九月十一日偕沈氏子同登麓山》是北宋词人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作于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中秋,当时东坡在徐州,与沈氏子同游。全词写景抒情兼及政治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和自己的身世之感。
下面是这首词的全文:
水调歌头 · 九月十一日邀蜕盦登麓山
九日龙山饮,谁共登高台?
望断故园心眼,明月小秦王。
坐上莫夸豪举,醉里都无俗态,
惟有暮云相待,千里江山如画。
北客休嗟病酒,南亩尚存遗穗,
我辈爱闲能几,便合驾言空外,
何事悲秋,为尔苍茫烟水,
只欠梅花一笑。
【赏析】
这首词作于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词中的“龙山”、“沈氏子”都是作者的朋友。
“九日龙山饮,谁共登高台?”这两句是说,在这重阳节时,我同龙山之友一起饮酒赏菊。“谁共登高台”,即问:谁与我一同登上高山,欣赏那万里晴空、白云飘荡的美景呢?这里以“谁共”二字领起了以下四句。
“望断故园心眼,明月小秦王。”明月当空照九州。“望断”二字用得十分巧妙,不仅写出了诗人望月怀乡的愁绪,还暗含着对朝廷的不满与失望。
“坐上莫夸豪举,醉里都无俗态,惟有暮云相待,千里江山如画。”这是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莫夸豪举”三字表明了词人的政治立场,即主张清政廉明,反对奢侈浪费。“醉里都无俗态”一句又进一步强调了词人追求清雅脱俗的生活情趣。
“北客休嗟病酒,南亩尚存遗穗,我辈爱闲能几,便合驾言空外,何事悲秋,为尔苍茫烟水,只欠梅花一笑。”最后几句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升华。“北客休嗟病酒”二句说:北方来的客人不要因酒量不好而发愁,南方的农民尚有未收完的庄稼可种。“我辈爱闲能几?便合驾言空外”二句说:我们这些人爱好清闲的人有几个?应该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何事悲秋?”三句说:为什么总是悲伤秋天的到来呢?“为尔苍茫烟水”,四句说:你们这些忧愁的人啊,只能为那茫茫的大江大河和烟雾迷蒙的水面而叹息。“只欠梅花一笑。”五句说:只缺你那含笑的梅花。
《水调歌头·九月十一日邀蜕盦登麓山》是一首咏叹友情和抒发政治感慨的词。全词意境宏大,感情深沉。词中既有对友人情谊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