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登阁

晚秋兴索,正鸯浦盟寒,鹭汀风起。俊游未已。奈登高极目,易伤人意。旧日阑干,独自何心更倚。望无际。又鹜逐霞落,天映秋水。
前事如梦里。费几度思量,几番憔悴。乱愁怎理。但珠帘画栋,暗消清泪。细数流年,后约空凭准拟。这情味。算归来、一时难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扫花游·登阁》是近代诗人傅熊湘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歌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独自登高望远,感受秋景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傅熊湘是近代的一位诗人,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思想潮流。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美和情感的微妙变化。

  2. 诗歌原文
    晚秋兴索,正鸳鸯盟寒,鹭汀风起。俊游未已,奈登高极目,易伤人意。旧日阑干,独自何心更倚。望无际。又鹜逐霞落,天映秋水。前事如梦里,费几度思量。

  3. 诗歌内容解析

  • 秋景描绘:诗中的“鸯浦盟寒”和“鹭汀风起”形象地描绘了秋季特有的寒冷和微风。这些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还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凄凉感。
  • 孤独与怀旧:诗人在登高之际,面对无边的风景,感到内心的孤独和迷茫。“旧日阑干,独自何心更倚”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在的无奈。
  • 宇宙的广阔:“望无际”和“天映秋水”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限宽广的认知,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 往事的回忆:“前事如梦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他反复思量过去的事件,感叹时间流转,人事变迁。
  1. 艺术特点
  • 意境的营造:《扫花游·登阁》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个人情感,构建了一种既开阔又内敛的艺术境界。
  • 语言的韵味: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鹜逐霞落”和“天映秋水”,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情感的深度: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深刻揭示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感悟。
  1. 历史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创作于近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变革时期。诗人身处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其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氛围的影响。
  • 个人经历: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哲学思考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通过观察自然和体验人生的不同阶段,诗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1. 现代影响
  • 文学价值:《扫花游·登阁》作为傅熊湘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近代文人对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展。
  • 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中,这首诗不仅是学习古典文学的好材料,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窗口。

《扫花游·登阁》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深思,也反映了近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觉。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形式,值得读者细细品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