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纱用李中主韵,和雪耘

露似珍珠月似钩。有人徙倚最高楼。望断天涯何处是,路悠悠。
晓雨催寒轻破梦,朔风吹霰苦添愁。万种心怀抛掷尽,付东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摊破浣溪纱·用李中主韵,和雪耘》是诗人傅熊湘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近代,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远方的无限遐想。以下是对该词及其相关信息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傅熊湘(1883-1931),原名專,字文渠,又字君剑、钝安,湖南醴陵人。南社成员,入民国曾任沅江县长、湖南中山图书馆馆长。著有《钝安诗》《钝安词》《白香词话》等。
  • 创作时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词的内容推测,这首词可能是在某种心境下所作,反映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人生的感慨。
  1. 词作原文
    露似珍珠月似钩。有人徙倚最高楼。
    望断天涯何处是,路悠悠。
    晓雨催寒轻破梦,朔风吹霰苦添愁。
    万种心怀抛掷尽,付东流。

  2. 文学价值

  • 抒情手法:这首词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远方景色的想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 艺术特色: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露珠、月亮、高楼等景物的生动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
  1. 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在清末民初,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墨客都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个人情感的挣扎。
  • 文化传承:傅熊湘作为一位诗人,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体现了晚清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和社会责任。
  1. 阅读与赏析
  • 理解词意:词的原文较为简洁,但含义深远。通过对词句的反复品味,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 鉴赏技巧:在欣赏这首词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如从自然景观中寻找人生哲理,从情感表达中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1. 相关研究
  • 学术著作:目前学界对傅熊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文学创作和历史贡献。一些学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为人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
  • 研究动态: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傅熊湘及其作品的研究也在不断扩展,新的研究成果和视角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1. 实际应用
  • 文学创作:这首词作为古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现代文学创作仍有借鉴意义。在现代诗词创作中,可以学习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 教学应用:在教授文学课程时,可以将这首词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摊破浣溪纱·用李中主韵,和雪耘》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词作,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诗歌艺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激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