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和莼农五月八日作

往事伤怀不忍提。斯愁又压小眉低。年年此日倍悽迷。
妾意乍防风皱水,郎心其柰絮沾泥。窥墙别有梦亲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纱和莼农五月八日作”是一首清代的诗词,由傅熊湘创作,表达的是与妻子的离别之愁,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的多个方面:

  1. 作品背景
  • 创作年代:“浣溪纱和莼农五月八日作”是一首清代的诗词作品。
  • 作者介绍:傅熊湘(1882—1930),湖南醴陵人,早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他在1906年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洞庭波》杂志,并与其他文人共同编辑了《兢业旬报》,致力于宣扬推翻帝制的理念。
  1. 诗词原文
  • 诗句解读:“往事伤怀不忍提。斯愁又压小眉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深深忧伤,难以提起,忧愁如同压力一样压在诗人的眉毛上。
  • 情感流露:“妾意乍防风皱水,郎心其柰絮沾泥。”这句描绘了妻子的情感细腻而脆弱,如同被风吹动的水纹,以及丈夫的心仿佛被飘飞的柳絮所纠缠。
  • 梦境联想:“窥墙别有梦亲携。”这里诗人设想了一个场景,妻子偷偷地从墙边走来,带来一个梦中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而神秘的氛围。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往事伤怀不忍提”中的“伤怀”二字传达了诗人对往昔的哀思和不舍,而“斯愁又压小眉低”则通过比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是如何悄然爬上眉毛。
  • 语言风格:“妾意乍防风皱水,郎心其柰絮沾泥。”此句中的语言风格细腻而富有诗意,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隐喻人物情感的变化。
  • 结构布局:“窥墙别有梦亲携”这一句通过想象中的情节安排,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1. 历史意义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傅熊湘的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值得研究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思想价值:该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超的表现力,同时也承载了诗人对于爱情、人生及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1. 现代影响
  • 文化传承:尽管时光流逝,傅熊湘的作品仍然被后人传颂,其情感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对现代诗歌创作仍有启示作用。
  • 审美教育: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培养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浣溪纱和莼农五月八日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作为研究者或爱好者,深入了解这首诗的背景、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无疑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