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忠肃公祠墓

怀来城北烟尘昏,十年武备徒纷奔。
天子以国徇阉寺,旦夕势欲无中原。
此时一木支大厦,举朝无人一司马。
国有君矣君自归,议和议迁何为者。
玺书既通战屡捷,奇货空居失所挟。
假令襁褓遽承祧,不宋高宗即卫辄。
野狐南来盘石固,降敕自避贤者路。
上羞宗庙下臣民,高揖南宫岂云锢。
前星不耀帝星移,祀有主者非君谁。
小臣贪功事侥幸,向也沙漠今宫帷。
夺门金印大如斗,不死麒麟吠群狗。
危身误国君不恤,杀一忠臣辨何有。
衣冠东市无惊惶,以奠鼎鬯陈高皇。
至今空山拜祠墓,英风赤日昭穹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干忠肃公祠墓》是唐代诗人傅玉书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和人物命运的波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傅玉书:唐代诗人,其生平与作品详情不详。《干忠肃公祠墓》是他流传下来的作品之一。
  1. 诗词原文
  • 怀来城北烟尘昏,十年武备徒纷奔。
  • 天子以国徇阉寺,旦夕势欲无中原。
  • 此时一木支大厦,举朝无人一司马。
  1. 诗词赏析
  • 怀来城北烟尘昏,十年武备徒纷奔:描述了战争后的荒芜景象,以及国家长期的军事征伐所带来的混乱和破坏。
  • 天子以国徇阉寺,旦夕势欲无中原:反映了皇帝为了宦官集团的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的悲剧性场景。
  • 此时一木支大厦,举朝无人一司马:表达了在国家危难时刻,缺乏有能力的将领支持的悲哀。
  • 国有君矣君自归,议和议迁何为者:指出虽然君主已经回归,但和平谈判的失败使得国家无法真正恢复稳定。
  • 玺书既通战屡捷,奇货空居失所挟:讽刺了那些只看重权位而忽视实际贡献的人。
  • 假令襁褓遽承祧,不宋高宗即卫辄:比喻即使年幼的君主也能承担起国家的重任,但现实却是权臣控制朝政。
  1. 背景解读
  • 历史事件:诗中可能涉及的是唐代中期的政治动荡,尤其是宦官专权和军事上的连续失败。傅玉书通过此诗表达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批评。
  • 社会影响: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时局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

《干忠肃公祠墓》作为傅玉书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一面。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诗人呼吁人们关注现实,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