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城北烟尘昏,十年武备徒纷奔。
天子以国徇阉寺,旦夕势欲无中原。
此时一木支大厦,举朝无人一司马。
国有君矣君自归,议和议迁何为者。
玺书既通战屡捷,奇货空居失所挟。
假令襁褓遽承祧,不宋高宗即卫辄。
野狐南来盘石固,降敕自避贤者路。
上羞宗庙下臣民,高揖南宫岂云锢。
前星不耀帝星移,祀有主者非君谁。
小臣贪功事侥幸,向也沙漠今宫帷。
夺门金印大如斗,不死麒麟吠群狗。
危身误国君不恤,杀一忠臣辨何有。
衣冠东市无惊惶,以奠鼎鬯陈高皇。
至今空山拜祠墓,英风赤日昭穹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的《干忠肃公祠墓》。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怀来城北烟尘昏,十年武备徒纷奔。
注释:怀来城的北面,烟尘弥漫,战乱已经持续了十年。
赏析:首联开篇即点明怀来城外的混乱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壮的基调。天子以国徇阉寺,旦夕势欲无中原。
注释:皇帝为了宦官集团的利益,不惜放弃国家。
赏析:颔联揭示了宦官专权导致国破家亡的悲剧,表现了作者对朝政腐败的强烈不满。此时一木支大厦,举朝无人一司马。
注释:在这危急时刻,只有一根木头支撑着大厦;朝廷里却没有一个像司马这样的能臣。
赏析:颈联描绘了朝廷中无人可用的困境,反映了作者对朝政黑暗的深刻忧虑。国有君矣君自归,议和议迁何为者。
注释:国家有了君主,君主自己归顺,为什么要议和议迁呢?
赏析:尾联提出疑问,暗示了作者对朝廷内部矛盾冲突的担忧和对和平统一的渴望。玺书既通战屡捷,奇货空居失所挟。
注释:虽然朝廷下达了诏书,但战争却接连不断取得胜利,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却无所作为。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政治斗争的无奈和失望。假令襁褓遽承祧,不宋高宗即卫辄。
注释:倘若年幼的皇帝突然即位,那不就是宋朝的高宗了吗?他的行为与卫辄相似。
赏析:通过对比,作者讽刺了朝廷中那些只顾个人权力、不考虑国家大局的奸佞之徒。野狐南来盘石固,降敕自避贤者路。
注释:南方的狐狸来到北方,盘踞在坚硬的石头上,降下的命令也使自己避开了贤者的路。
赏析:此处用狐狸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暗示他们只是暂时得宠而不被真正器重。上羞宗庙下臣民,高揖南宫岂云锢。
注释:皇上因为羞愧于祖宗的宗庙,所以不敢公开指责这些大臣。
赏析:这里揭示了皇帝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腐败现象的深深忧虑。前星不耀帝星移,祀有主者非君谁。
注释:天象显示星辰移位,但祭拜的对象仍然是帝王。
赏析:尾联进一步强调了帝王权威的稳固和群臣的忠诚侍奉。小臣贪功事侥幸,向也沙漠今宫帷。
注释:一些小臣贪图功名,追求侥幸的机会,过去在沙漠中冒险,如今却在宫廷中谋私利。
赏析:这两句揭示了部分官员的贪婪和虚伪,反映了社会的黑暗面。夺门金印大如斗,不死麒麟吠群狗。
注释:夺取门上的金印如同捧起太阳一样,但那些忠臣反而被当作狗一般对待。
赏析:这里用金印比喻朝廷中的权势象征,而忠臣则象征着正直的价值观念。危身误国君不恤,杀一忠臣辨何有。
注释:为了自己的地位不顾国家安危,杀害一个忠臣又有什么罪过呢?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某些官员不顾国家安危只顾个人得失行为的批判。衣冠东市无惊惶,以奠鼎鬯陈高皇。
注释:在东市刑场上穿上官服毫无惊慌之色,用以祭祀高祖神宗表示哀悼。
赏析:最后一句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先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怀来城外局势的描述、对朝廷内外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朝廷政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