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宾山松歌

黄冠万事已如扫,忽尔入林生旧恼。小松无数不成材,龙子龙孙尽麻稿。
蓬颓蔓委不作气,䵤憔苟具培塿保。保此枝条千百年,几时鳞甲摩苍天。
安能含吐风云作雷雨,不如藿蘼野草徒芊芊。春生秋死无关系,安于蹙踏人不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宾山松歌》是清朝傅山的作品,这首诗以松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和作者的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信息: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字青主,号浊翁、观化等,山西太原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书画家,被尊称为“老庄之徒”,在很多场合与作品中反复强调、自陈其学老庄。
  • 创作时代:诗作创作于清朝,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世事变迁、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
  1. 作品原文
  • 原文:“黄冠万事已如扫,忽尔入林生旧恼。小松无数不成材,龙子龙孙尽麻藁。”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松树生长的画面,同时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心境。
  • 译文:“我的头上戴着黄色的帽子,所有的事务都如同被扫荡一般。忽然之间进入了树林,却生出了许多旧日的矛盾。无数的小松树未能成材,龙的子孙也只剩下了枯萎的草。”
  1. 作品赏析
  • 主题思想:《李宾山松歌》通过松树的生长比喻了人生的起起落落,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松树的成长与人生的经历相对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 写作背景
  • 社会背景:诗作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末年,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频繁,文人墨客往往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和生命价值的探讨。
  • 文化影响:傅山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才华使他成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1. 作品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古典诗歌,《李宾山松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世广泛传颂。
  • 历史地位:傅山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声和文化风貌,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李宾山松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幅反映时代精神的历史画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背景下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