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有诸孙在,嬉声想共闻。
未能承妇道,徒尔拜姑坟。
俎豆心先洁,蘋蘩手自薰。
凄然松柏下,洒泪满寒云。
拜姑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拜姑墓》是清代诗人彭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墓地的描写和对亡妇的悼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背景:彭氏,字长林、蝶龛,邓州人,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在诗词收藏网站“每日诗词”中已被收录,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歌内容:诗中描述了诗人带着子孙一同前往墓地的场景,表达了未能继承妇道的遗憾与对亡妇深深的思念之情。诗句“未能承妇道,徒尔拜姑坟”透露出诗人对亡妻的敬仰以及对家庭角色的失落感受。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彭氏作为一位文人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表现力,同时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墓地的景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看,《拜姑墓》不仅是彭氏个人情感的一种抒发,也是对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和女性地位的反映。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传统家庭角色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引发读者对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思考。
鉴赏角度:在鉴赏《拜姑墓》时,可以关注其语言的精炼与意象的深刻。诗中使用了如“未能承妇道”等词汇,这些词语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也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含义。
《拜姑墓》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诗歌,它不仅仅是对亡妻的怀念,更是对传统文化和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