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百步溪

路向天台山四围,屈盘石磴入云微。
林猿探果跳枝过,江鹭衔鱼贴水飞。
蒸作晓霞迷洞口,滴来晚翠湿春衣。
杳然乘兴忘机事,欲觅仙灵叩石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百步溪》是清代诗人单钰创作的七言律诗,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行走在天台山脚下百步溪畔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单钰(字亦声),号振庵,易州人,雍正丁未进士,历官池州知府。他的生平和仕途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
  • 《过百步溪》创作于单钰任池州知府期间,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1. 诗句解读
  • “路向天台山四围,屈盘石磴入云微”描绘了溪流旁边天台山的壮丽景色,暗示了行走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境也随之开阔。
  • “林猿探果跳枝过,江鹭衔鱼贴水飞”则通过森林中的猿猴和江边的鹭鸶,表现了自然界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1. 艺术特色
  • 《过百步溪》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建筑技术和精湛的绘画技巧。矴步石的使用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建筑技艺的追求,也使得行人能够轻松行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晓霞”、“晚翠”、“秋色”,这些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美。
  1. 历史价值
  • 《过百步溪》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对于研究霞浦明代交通和桥梁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 诗中的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有助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1. 现代意义
  • 《过百步溪》不仅是一首反映清代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它启示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应更多地关注和享受自然之美。

《过百步溪》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