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沈归愚尚书

灵岩山中沈夫子,诗坛耆硕谁与比。七十成名历省台,归泛五湖逐烟水。
昨春迎驾淮海滨,天子赐诗称故人。浩歌为和香雪海,《山居》十首长留春。
重来争羡归愚叟,一卷新诗陈拜手。天毫洒落为题辞,李杜高王未曾有。
今年八十宜杖朝,璇题捧出松鹤标。尚方珍赍岂殚述,荣光丘屋腾云霄。
都人倾勋僚友贺,且喜颜发如童髫。柳堤浅浅莺花迹,冰泮长河挂帆席。
宸翰殷勤惜解携,十载为期伫仙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沈归愚尚书》是清代诗人嵇璜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灵岩山中的沈归愚以及他的诗坛地位,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友谊和崇高敬意。下面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诗歌主题
  • 友情颂歌:诗中对沈归愚的敬称“诗坛耆硕谁与比”,不仅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文学友谊,还表达了诗人对沈归愚才华的由衷赞赏。
  • 山水情怀:诗人通过对沈归愚生活状态的描述,如“七十成名历省台,归泛五湖逐烟水”,勾勒出一幅沈归愚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生活画卷,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1. 艺术手法
  • 比喻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将人比作山川、将才比作日月,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 对比手法:通过对过去与现在、朝廷与山林生活的对比,凸显了沈归愚的高洁品质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 排比修辞:诗中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使得整首诗更加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1. 情感表达
  • 崇敬之情:诗人对沈归愚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无论是对其才华的认可还是对其品德的赞誉,都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崇敬之情。
  • 怀念之情:诗中的“重来争羡归愚叟,一卷新诗陈拜手”等句子,流露出诗人对沈归愚再次归来的期盼以及对旧日友情的缅怀。
  • 羡慕之情:通过“昨春迎驾淮海滨,天子赐诗称故人”等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沈归愚能够再次得到皇帝赏识的羡慕之情。
  1. 历史文化背景
  • 文人雅集:诗中描述的“天子赐诗称故人”的场景,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间的相互唱和和雅集文化。
  • 诗坛地位:通过提到沈归愚在诗坛的地位,展现了当时文人群体内部的相互评价和认同。
  • 时代风尚:诗中所体现的时代风貌和文人追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1. 文学价值
  • 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作品之一。
  • 思想内涵:诗中的思想和情感内涵深刻,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征。
  • 历史研究:作为历史文献的一部分,此诗为研究清代文人交往、官场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赠沈归愚尚书》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谊、崇尚自然之美、赞美高雅情操的诗篇,更是承载着清代文人精神面貌和社会文化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