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行

越来溪,公莫渡。行人隔水呼唤频,舟子掉头不肯顾。
波平如掌帆不前,碧湖澄静生寒烟。县官封船供应急,经今一月还复然。
公家用物有定数,民间那得知其故。日日官船进女城,依然船数不加盈。
昨闻大师至,已泊南濠隈。太守亲自出,平明骑马来。
官来犹自可,兵来烈如火。弓刀装小舠,人马乘大舸。
越来溪,公莫渡。捉船未已还捉人,劝君漫出城西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的诗意世界

南朝宋时期,谢灵运创作了一首名为《越溪行》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他的旅途见闻,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诗中通过记叙和描写,展示了山水之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诗的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作者出发的时间、地点以及沿途的风景。“越来溪,公莫渡”一句便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幅水边小径的画面,而“行人隔水呼唤频,舟子掉头不肯顾”则是对当时交通状况和社会风貌的生动描绘。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

进入第二部分后,诗人笔触转向了旅途中的艰难——船工对官府的供给感到不满,以至于船只供应紧张。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述,更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和批判。“日日官船进女城,依然船数不加盈”,表达了对于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

在诗的最后一部分,诗人通过“昨闻”一词,引入了新的情况或消息,增添了诗歌的悬念和深度。这部分的内容虽然不多,但却为整首诗歌增添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越溪行》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南朝的社会风貌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深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