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生骤寒,溪上无人迹。
石笋清相罗,翠烟纷可摘。
欲持三尺绢,写此春山碧。
却忆山中人,远在龙池宅。
惆怅不同游,白芒风雨夕。
雨中过白芒村寄高山人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过白芒村寄高山人俨》是一首描绘春季景色的古诗词,作者是清代诗人彭孙遹。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品原文
春天阴云突然带来寒冷,溪边无人经过。石笋在清澈的溪水中相映成趣,烟雾缭绕仿佛可以摘取。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春天,诗中的“春云生骤寒”和“欲持三尺绢,写此春山碧”等描写,都透露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氛围。同时,诗中提到的“溪上无人迹”和“烟翠纷可摘”,暗示了这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宁静之地,可能是某个偏远山村的一角。主题思想
《雨中过白芒村寄高山人俨》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欲持三尺绢,写此春山碧”表达了诗人想要用笔墨记录下这美丽景色的愿望,但最终只能将这份情感寄托于远方的友人。鉴赏分析
这首诗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云生骤寒”、“溪上无人迹”等,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也增强了诗的画面感。其次,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最后,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友情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雨中过白芒村寄高山人俨》不仅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它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感情,同时也启发现代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到那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