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 · ·留别

脆红娇白媵残春。香梦细于尘。画阁又斜曛。空羡杀、乌龙锦茵。
无边风浪,无凭书札,从此隔重闉。一掬小江津。浣不去、相思泪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常引·留别》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复杂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以诗工整和谐而闻名,长于五七言诗。他的词则以香艳之作著称,尤以小令见长,其词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又有婉约柔情,被后世誉为“吹气如兰彭十郎”。
  1. 诗词原文
  • 原文
    脆红娇白媵残春。
    香梦细于尘。
    画阁又斜曛。
    空羡杀、乌龙锦茵。
    无边风浪,无凭书札,从此隔重闉。
    一掬小江津。
    浣不去、相思泪痕。
  1. 诗歌鉴赏与解析
  • 情感表达:词中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色和女子的美貌来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这种用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 意象运用:词中的“画阁”“乌龙锦茵”等意象,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隐喻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这些意象的使用,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特色:“脆红娇白”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色彩和气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之中。同时,词的语言清新脱俗,富有音乐性,读来令人陶醉。
  1. 文化背景与象征意义
  • 历史典故:据《填词名解》载,“太常引”这一词牌原指周代太常所持之斋戒礼法,后引申为夫妇之间因误会而产生的分离。因此,这首词也可能蕴含着某种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背景,需要读者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解读。
  • 象征意蕴:在古代文学中,许多诗词都有象征意味。例如,“画阁”可能象征着美好而虚幻的生活环境,而“无凭书札”则暗示了书信无法传情达意的无奈。这些象征都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1. 艺术特点
  • 音韵和谐:彭孙遹的词作在音韵上追求和谐,这使得《太常引·留别》具有悦耳的旋律感。读者可以在诵读中感受到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 意境深远:词中的“无边风浪”等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深度。这种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不禁沉思,引发共鸣。
  1. 创作背景与影响
  • 创作时期:彭孙遹生活在清代中期,这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他的创作受到了当时文学风尚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 文学地位: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彭孙遹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太常引·留别》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哀愁的词作,更是一部融合了丰富历史背景、深刻人文情怀和精湛艺术技巧的文学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领悟到作者对于人生、爱情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