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采兰

微雨过池塘。玉骨才胜翠莞凉。乍起犹然闲徙倚,纱窗。一叶红蕖坠笔床。
楚畹媚幽芳。小摘兰丛助晓妆。半晌沉吟缘底事,思量。有个人儿竟体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采兰》是五代词人李珣所作的一首描写采莲姑娘劳动生活的词作,属于《南乡子十七首》中的第二首。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简介:李珣,字德润,号瀛川,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和音乐家。他在音乐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尤其是在创作和演奏古琴、琵琶等乐器方面颇有建树。此外,他还在文学上有所涉猎,尤其擅长词的创作。李珣的作品多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语言清丽,情感真挚,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修养。他的词作在当时就已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作品原文:《南乡子·兰棹举》,李珣的这首词描绘了一位采莲姑娘在微雨过后的池塘边劳作的情景。诗中,“微雨过池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玉骨才胜翠莞凉”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姑娘的温婉美丽。接下来的句子“乍起犹然閒徙倚,纱窗”展示了姑娘起身后的闲雅动作,而“一叶红蕖坠笔床”则巧妙地将荷叶比喻成红色的荷花,映衬出姑娘的美貌。最后两句“楚畹媚幽芳,小摘兰丛助晓妆”进一步表达了姑娘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整首词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还传递出了词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3.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诗词歌赋是文人士大夫表达情感和抒发志向的重要工具。李珣的这首《南乡子》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体现。通过对采莲姑娘的描绘,词人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珍视自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去反思和追求。

  4. 艺术风格:李珣的这首《南乡子》在艺术上展现了他独特的风格。首先在结构上,词作采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简洁明快,易于传诵。其次,在内容上,词作选取了一个贴近民生的场景——采莲,使得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最后,在语言上,词作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将荷叶比作红蕖,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南乡子·采兰》是五代时期李珣创作的一首描写采莲姑娘劳动生活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人文情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学习这首词,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