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闻声

亸袖无言檀注小,窗前曾见微行。隔窗闻唤侍儿名。风飘莺语脆,故是向人声。
两字轻绡和小玉,千娇百媚横生。吹来气作楚兰馨。今生有分么,消受一声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听声》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以其豪放派词风著称于世。他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及深沉的爱国情怀。
  1. 诗词原文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1. 词作鉴赏
  • 意象生动:本词开篇便以“春风”和“春解舞”等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自然万物的复苏。
  • 情感深沉:通过“几曾随逝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感慨。同时,“岂必委芳尘?”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豁达心态。
  1. 艺术特色
  • 音律和谐:辛弃疾擅长运用平韵格,此词在结构上规整,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语言简练:整首词虽然篇幅不长,但句句精炼,每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感情色彩,体现了辛弃疾精湛的文学造诣。
  1. 文化背景
  • 历史地位:辛弃疾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后人推崇。

《临江仙·听声》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词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历史情感。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以及他们对于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