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 ·元夕

千门万户,听踏歌声遍。一派笙箫暗尘远,有麝兰通气,罗绮如云,香过处,隐隐红帘尽卷。
闲行南北曲,玉醉花嫣,争簇天街闺蛾转。更谁家艳质,灯火阑干,蓦地里、夜深重见。
向皓月光中费疑猜,不道是今宵,广寒人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 · 元夕》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词,而非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洞仙歌 · 元夕》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他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以诗工整和谐而著名。他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进士及第,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他著有《松桂堂集》《金粟词话》等作品,被誉为“吹气如兰彭十郎”。
  1. 诗词原文
    千门万户,听踏歌声遍。一派笙箫暗尘远,有麝兰通气,罗绮如云,香过处,隐隐红帘尽捲。闲行南北曲,玉醉花嫣,争簇天街闺蛾转。更谁家艳质,灯火阑干,蓦地里、夜深重见。向皓月光中费疑猜,不道是今宵,广寒人现。

  2. 诗词赏析

  • 意境描绘:《洞仙歌·元夕》通过对节日盛况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场景,其中“千门万户,听踏歌声遍”一句描绘了节日里街道上的热闹景象,人们欢歌笑语,充满了喜悦和活力。
  • 文化内涵:诗词中“有麝兰通气,罗绮如云”等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节日的繁华,还隐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玉醉花嫣,争簇天街闺蛾转”则通过描写女性的形象,展示了节日中的欢愉氛围。
  • 艺术手法:彭孙遹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个画面鲜活而又富有层次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巧的布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元夕之夜,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人们的欢乐。

《洞仙歌·元夕》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幅生动的节日画卷,展现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词,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风情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