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露招凉,秋梧益叶,双星低映清宵。想天潢再驾,绮节重邀。翠鹊仙翎未满,又河边、催唤填桥。迎车罢,虹川波委,月幕香飘。
迢迢。灵辰相望,早一年两度,邂逅云霄。笑孤明宝婺,独处珠匏。休问故人机素,怕龙梭、一月长抛。愿从此,金章玉蔀,只闰今朝。
凤凰台上忆吹箫 · ·闰七夕咏牛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凰台上忆吹箫·闰七夕咏牛女》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悲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牛郎织女这对恋人因银河分隔、无法相见的痛苦。
从词作本身来看,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例如,“晓露招凉,秋梧益叶,双星低映清宵”等句子,不仅生动地描绘出了七夕夜晚的自然景色,还巧妙地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这些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情感共鸣的空间。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彭孙遹作为清代的词人,他的词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创作多有创新,能够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和历史人物进行深入挖掘,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例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想天潢再驾”一句,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又体现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从文化背景方面考虑,七夕节源于古代的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传说反映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彭孙遹的诗作,可以感受到这一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影响力。
从词的接受与影响来看,《凤凰台上忆吹箫·闰七夕咏牛女》不仅是彭孙遹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成为了后世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参考。许多学者和研究者通过对此词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凤凰台上忆吹箫·闰七夕咏牛女》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欣赏和解读这首词,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词人的高超技艺,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