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阁重帘深不卷。铜史黄昏催缓箭。那堪离别在兰时,梧桐落尽回心院。夜长君不见。漏痕犹比檀痕浅。麝煤残,银筝宝瑟,信手拈来倦。
侧侧寒生霜瓦溅。眼底屏山千里远。南来孤雁己先红,一声天际堪肠断。飘零秋万点。风条雨叶如相饯。最无僇,坐愁不寐,绛蜡和花剪。
归朝欢 · 秋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归朝欢·秋夜》由诗人彭孙遹创作,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象和情感的作品。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海盐,是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进士,曾担任编修、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等职务。他的诗歌以工整和谐见长,擅长五七言诗。词作方面,彭孙遹同样有独到之处,其词作多香艳之作,被尊称为“吹气如兰彭十郎”。
作品原文:《归朝欢·秋夜》全诗如下:“画阁重帘深不捲。铜史黄昏催缓箭。那堪离别在兰时,梧桐落尽回心院。 夜长君不见。漏痕犹比檀痕浅。麝煤残,银筝宝瑟,信手拈来倦。 侧侧寒生霜瓦溅。眼底屏山千里远。 南来孤雁己先红,一声天际堪肠断。 飘零秋万点。风条雨叶如相饯。”
主题思想:《归朝欢·秋夜》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其中“那堪离别在兰时”一句,更是直接道出了离别的痛苦,以及由此带来的无尽的思念。此外,诗中的“漏痕犹比檀痕浅”也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归朝欢·秋夜》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情感与哲理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