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忆富春旧游

富春七里,水拖蓝、游鳞堪数。看来往云帆,浅深沙石,渺渺青溪渔浦。南北峰头登临远,望不尽、斜阳疏树。怅星子台空,桐君佩冷,旧游何处。羁旅。
又经几度,他乡寒暑。自芍药花残,樱桃梦醒,肠断锦鞋一赋。谢客沧洲,潘郎绿鬓。心迹犹然朝暮。算只有、山中明月江上清风如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郎神·忆富春旧游》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彭孙遹,字骏公,号石屋山人,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书画家。他出生于一个文化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后成为清朝的重臣之一。在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尤其擅长诗词创作。
  2. 诗歌原文: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全诗如下:
  • 富春七里,水拖蓝游鳞堪数。
  • 看来往云帆,浅深沙石,渺渺青溪渔浦。
  • 南北峰头登临远,望不尽、斜阳疏树。
  • 怅星子台空,桐君佩冷,旧游何处。
  1. 诗歌主题:《二郎神·忆富春旧游》通过对富春山水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伤。通过描绘富春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2. 艺术手法:彭孙遹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诗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遗迹的回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故乡的眷恋。
  3. 历史文化价值:《二郎神·忆富春旧游》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它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后世影响:彭孙遹的这首七言古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彭孙遹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世研究和传颂提供了珍贵的资源。

《二郎神·忆富春旧游》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带领读者领略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美好回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