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出都门留别彭衣春韩公复李西园罗台山

我怀江海意,未免念离群。
落叶辞庭树,秋山带暮云。
春明同作客,樽酒更酬君。
为有平生事,行藏了不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出都门留别彭衣春韩公复李西园罗台山》是清代诗人彭绍升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离别以及个人志向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江苏长洲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选授知县,后专心读书,喜佛学,留心当代掌故。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他即将离开京城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未来的期望和不舍。
  1. 诗歌原文
    落叶辞庭树,秋山带暮云。
    春明同作客,樽酒更酬君。
    为有平生事,行藏了不分。

  2.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彭绍升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通过简洁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思想内容: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和对朋友情谊的珍视。
  1. 历史影响
  • 后世评价:虽然这首古诗没有流传下来详细的评论,但据现存资料来看,彭绍升的作品在当时已有不俗的影响。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此类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个性和时代精神,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 文化意义
  • 文人情怀:彭绍升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 时代背景: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文人面对官场失意时的情感波动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从而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变迁。

《将出都门留别彭衣春韩公复李西园罗台山》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更是承载着作者对友情、理想与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不仅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友谊与自我认知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