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余忠宣公墓

英风凛冽赤心存,皖伯台前庙貌尊。
七载孤城余战血,千秋祀典慰忠魂。
寒森墓道松楸老,声咽江流草木昏。
请向大观亭畔看,一池清洁水常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余忠宣公墓》是清代诗人彭玉麟所作的七言律诗。该诗作以沉郁顿挫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忠诚精神的尊崇。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号退省斋主人。他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在道光末年参与了镇压李沅起起义的行动,后在耒阳为人管理典当业务,并筹集资金以资助勇军抵抗太平军逼近。后来他加入曾国藩麾下,成为湘军的一名将领,并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
  1. 诗歌原文
    英风凛冽赤心存,皖伯台前庙貌尊。
    七载孤城余战血,千秋祀典慰忠魂。
    寒森墓道松楸老,声咽江流草木昏。
    请向大观亭畔看,一池清洁水常温。

  2. 诗歌赏析

  • 英风凛冽赤心存:这里的“英风凛冽”指的是坚毅刚直的性格,而“赤心存”则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彭玉麟以此开篇,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激昂的基调。
  • 七载孤城余战血:描述自己参与战争的经历,其中“七载孤城”暗示了战争的艰苦和孤独,而“余战血”则强调了自己在战争中所付出的血汗和牺牲。
  • 千秋祀典慰忠魂:通过“千秋祀典”表达了自己死后依然能被后人纪念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诚和牺牲的尊重和赞扬。
  • 寒森墓道松楸老:描绘了自己墓地的凄凉景象,“寒森”形容墓地冷清,“松楸老”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生命的有限性。
  • 声咽江流草木昏:通过声音的描写(“声咽”)和自然界的景象(“草木昏”)来传达一种悲伤和哀愁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思。
  • 请向大观亭畔看,一池清洁水常温:最后通过对比的方式,将眼前的情景与记忆中的场景相比较,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和对永恒的追求。

《谒余忠宣公墓》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历史的诗歌,更是对英雄主义和忠诚精神的一种赞颂。通过对彭玉麟生平和诗歌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作品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