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风凛冽赤心存,皖伯台前庙貌尊。
七载孤城余战血,千秋祀典慰忠魂。
寒森墓道松楸老,声咽江流草木昏。
请向大观亭畔看,一池清洁水常温。

谒余忠宣公墓

英风凛冽赤心存,皖伯台前庙貌尊。

七载孤城余战血,千秋祀典慰忠魂。

寒森墓道松楸老,声咽江流草木昏。

请向大观亭畔看,一池清洁水常温。

注释:

  1. 英风凛冽赤心存:意指英勇无畏的气概和赤诚的忠诚之心。
  2. 皖伯台前庙貌尊:指的是在安徽省的一个著名的地方,即皖伯台前,那里建有一座供奉着某位忠臣的庙宇。
  3. 七载孤城余战血:形容自己在战争中孤军奋战,历经了长达七年的战争岁月,留下了战斗的痕迹和血迹。
  4. 千秋祀典慰忠魂:表示通过千年的祭奠仪式和纪念活动,来安慰那位忠臣的英灵。
  5. 寒森墓道松楸老:描绘出墓地荒凉、冷清的景象,墓道两旁的老松柏依然苍劲挺拔。
  6. 声咽江流草木昏:形容江水潺潺流淌,周围的草木都显得暗淡无光,声音哽咽地回荡。
  7. 请向大观亭畔看,一池清洁水常温:邀请大家一同前往大观亭畔,欣赏那清澈如镜的水波,感受那份宁静与温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对一位英雄人物敬仰之情的诗作。诗人以英风凛冽、赤心存等词汇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用孤城余战血等词汇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英勇。诗中的“七载孤城余战血”和“千秋祀典慰忠魂”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的怀念和对其牺牲精神的崇敬。
诗中的“寒森墓道松楸老”,形象地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让人感受到英雄逝去后留下的孤独和哀伤。而“声咽江流草木昏”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伤的氛围,使人更加沉浸在对英雄的缅怀之中。
最后一句“请向大观亭畔看,一池清洁水常温”则是诗人的一种劝慰,希望人们能够从这些英雄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整首诗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