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废邸同诸君秋集

无情最是此中山,阅尽王孙只等闲。
尚有高台堪命酒,兼逢胜侣一开颜。
石鲸薜荔秋虫出,玉甃梧桐野鸟还。
莫向西风增感慨,汉家楼阁暮云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靖江废邸同诸君秋集》是明末清初诗人彭而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独到见解。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诗人背景
  • 生平简介:彭而述,字子篯,号禹峰,河南邓州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变迁和个人经历,这些丰富的历史背景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文学成就:在文学上,彭而述以其雄奇的诗文而著称,尤其擅长七言律诗的创作。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深刻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1. 诗歌内容
  • 主题解读:《靖江废邸同诸君秋集》中,彭而述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沉思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特别是“尚有高台堪命酒,兼逢胜侣一开颜”这两句,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乐观。
  • 艺术手法:在艺术表现上,彭而述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无情最是此中山,阅尽王孙只等闲”来突出自己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淡泊态度。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1. 历史意义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沉浮。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反映,诗人传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期望。
  • 文化影响:作为明末清初的文学作品,《靖江废邸同诸君秋集》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文学地位,而且在后来的文化传承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为后世的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靖江废邸同诸君秋集》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历史价值的文学瑰宝。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彭而述深邃的艺术造诣和文化责任感,同时也能够领略到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