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似鹤按察之中州

弓鸣落日帝城边,节镇旌旗出使年。
雪苑寒云梁殿阙,朱仙父老宋山川。
十年水旱褰帷里,八郡疮痍画戟前。
闻说宣房烦璧马,好从河伯问桑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似鹤按察之中州》是一首反映明末清初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诗歌,由诗人彭而述创作。此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与个人经历的深刻体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彭而述,字子篯,号禹峰,生于明末清初,河南邓州人。他是一位文学家,以七言律诗见长。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曾参与军事和政务,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深刻的感受。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
  1. 诗歌原文
  • 弓鸣落日帝城边,节镇旌旗出使年。
  • 雪苑寒云梁殿阙,朱仙父老宋山川。
  • 十年水旱褰帷里,八郡疮痍画戟前。
  • 闻说宣房烦璧马,好从河伯问桑田。
  1. 诗意解析
  • 诗中“弓鸣落日帝城边”描绘了一幅边疆战鼓声中的黄昏景象,暗示了战争和政治的紧张气氛。
  • “节镇旌旗出使年”表明在这段时期内,有许多使者被派遣到各地处理国家大事,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态和复杂性。
  1. 背景考察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明末清初,一个充满政治变革和社会动荡的时代。这一时期,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导致了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的局面。
  1. 艺术手法
  • 彭而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梁殿阙”、“宋山川”等,表达了对故乡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精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1. 历史文化价值
  • 作为明末清初的作品,《王似鹤按察之中州》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通过诗歌这一形式,彭而述传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显示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似鹤按察之中州》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个人的心路历程。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