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远眺其二

一峰原砥柱,今日见桑田。孤山原在江中,属泰兴,今成平陆,为骥江所有。
海峤云边出,江城树杪悬。叶飞孤岸雨,雁度万家烟。
吴楚苍茫里,凭高思渺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孤山远眺其二》是恽格的一首五言律诗,出自明末清初诗人恽格之手。这首诗通过描绘孤山的自然景观,抒发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恽格,字寿平,又字正叔,号南田,有别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等,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画家。恽格出生于江南武进,幼年时被清将陈锦掳走,后剃发为僧,但不久随父回乡。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变故,但这些经历反而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成就,被誉为“三绝”:画、诗、书。他的作品在艺术上独树一帜,深受后人赞誉。

  2. 诗歌原文:振衣空翠里,怅望水天隈。百谷秋涛壮,千帆夕照来。竹深山径合,云尽海门开。无限登临意,忧时赋《七哀》。

  3.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孤山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层思考。首联“振衣空翠里,怅望水天隈”描绘了作者站在山腰,俯瞰着清澈的水面和周围的山色,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美。颔联“百谷秋涛壮,千帆夕照来”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美景,通过秋日江上的百谷和远处归来的船只,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颈联“竹深山径合,云尽海门开”则转向了更加幽静的意境,竹林深处的小径和海门大开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尾联“无限登临意,忧时赋《七哀》”则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对自然美景感到赏心悦目,另一方面又因为时代的动荡不安而感到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4. 作品评价:恽格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意义。他的诗多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恽格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他的诗歌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传播。

  5. 历史背景:在清朝建立初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表达自己对时代变化的感受。恽格的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和社会状况。

恽格的《孤山远眺其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诗篇,更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了深厚的思想内涵,是研究恽格及其同时期文人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