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北宋石经周礼残本

赤脚仙人下当宁,韩、范、富、欧名世辅。是时海寓久乂安,文治张皇垂掌故。
写经镌石立汴都,判者宋祁后王洙。下遴草泽上皇侄,赵、杨、张、谢章暨胡。
一行小篆一行隶,贵以古文存古意。点画犹讲《说文》书,体裁不袭经生字。
岂意于今六百年,十二版耳仅流传。小长芦叟秀野氏,二三策未见《周官》。
法帖谱系《兰亭》考,好事膻芗竞搜讨。书家但解八法工,俗学安知六经宝。
一从大盗壅洪流,难向黄河沙底求。独怪当年刻甫毕,便行新法废《春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北宋石经周礼残本”是一篇关于古代文献研究的论文。它可能涉及到对北宋时期发现的石经残本的研究,这些石经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在中国古代,石经是一种用于刻写儒家经典、法令等重要文献的石碑。北宋时期的石经残本指的是在北宋时期发现的部分石经残片或碎片。通过对这些残本的研究,可以了解北宋时期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书法艺术水平。

这篇研究论文可能会涉及以下几个部分:

  1. 引言:介绍北宋石经的历史背景、发现过程以及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 文献综述:回顾前人对北宋石经的研究进展,指出本研究的创新性和独特之处。
  3. 研究方法:描述采用的田野调查、文献整理、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
  4. 研究成果:展示对北宋石经残本的研究结果,包括对其内容、风格、书法特点等方面的分析。
  5. 讨论与反思:对本研究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6. 结论:总结研究成果,强调北宋石经残本在中国古代文化和书法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