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舟中暴雨

风吹十万柳丝摇,断锁蛟龙卷怒涛。
山色入船人尽绿,水光穿电雨翻瓢。
浪中豪气随云上,醉后诗魂倩月招。
此去应连天不远,群仙歌吹正清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端午舟中暴雨》是一首描写端午节时雨景的古典文学作品,由清代诗人曾纪元创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端午节当天的自然景象,而且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下面将详细介绍此作品:

  1. 作者简介:《端午舟中暴雨》的作者是清朝著名诗人曾纪元。他的生平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他擅长运用自然景观来表达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2. 原文内容:诗的第一句“风吹十万柳丝摇”描绘了端午节时狂风大作的情景,使无数的柳树枝条摇曳生姿。接着“断锁蛟龙卷怒涛”形容江面上波涛汹涌,如同被蛟龙所卷动一般。“山色入船人尽绿”意味着在风雨交加的情况下,山上的颜色也渐渐映入船上人的眼中,使得整个景色变得生动起来。“水光穿电雨翻瓢”则形容雨水像闪电般穿透水面,形成一片翻腾的水花。最后一句“浪中豪气随云上,醉后诗魂倩月招”表达了诗人在这场暴雨中所感受到的豪迈与诗意,仿佛自己的诗歌灵魂也被月亮所吸引,升向高空。

  3. 翻译与注释:该诗的现代汉语翻译版本为:“风吹十万柳丝摇,断锁蛟龙卷怒涛。山色入船人尽绿,水光穿电雨翻瓢。”这些翻译不仅忠于原意,还保留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同时,对诗句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白话译文,方便读者理解。

  4. 背景知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主要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等。而《端午舟中暴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对端午节特有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节日的深厚情感以及个人的审美追求。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群仙歌吹正清寥”,暗示了端午节期间常有的仙家聚会和音乐演奏活动。

  5. 名家点评:对于此诗的鉴赏,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评价和解读。有的学者认为,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还有学者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的独特风情和诗人的文化情怀。

  6. 作品赏析鉴赏:除了上述关于《端午舟中暴雨》的介绍外,还有专家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有评论指出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刻画;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这些分析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这首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端午舟中暴雨》不仅是一首描写端午时节雨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情感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