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廷胄子肄声律,汉室小侯齿辟雍。
银汉支流原博大,壁门追琢要从容。
师儒落落渺千载,针齐时时还一逢。
明日邓林厅斧入,可能洞底拔长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虞廷胄子肄声律,汉室小侯齿辟雍。
银汉支流原博大,壁门追琢要从容。
师儒落落渺千载,针齐时时还一逢。
明日邓林厅斧入,可能洞底拔长松。
丁未六月七日考试汉教习试院作二首,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作品。这首诗共分为两节,每节由四个四言句组成,共有八个句子:
丁未六月十七日试汉教习,题《六经》皆史也。
我欲献疑神告庙,鬼神笑我太迂愚。
试官难问不问我,且向案头寻旧书。
君不见班固作传如说话,子长叙事多模糊。
又不见郑樵注《诗》,杜预解《左传》。
何为独有我一得,便欲公诸天下乎?
第一部分: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六经”都是历史记载,而不是纯粹的哲学或文学作品。他质疑试官的提问方式,认为试官不应该问他问题,而是应该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引用班固、子长(司马迁)和郑樵的例子,说明他们在注释史书时的态度和方法。他认为他们的方法并不适用于“六经”的解释,而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第三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和困惑,认为自己在解释“六经”方面有所成就,但这种成就是独特的,不应该轻易与他人分享。他希望有人能够理解并认可他的解释。
整首诗语言简练,表达清晰,体现了龚自珍对文学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