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栊人起寻还倦。未识春风面。空庭连日雨潇潇。谁道银笙吹得客愁消。
湘裙六幅云垂地。小立非无意。人生何事费寻思。最是华筵烛烬酒阑时。
虞美人 · 有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有忆》是一首由曾廉所创作的词,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感慨。曾廉(1856-1928),字伯隅,生于湖南邵阳的一个学者家庭。他的作品《虞美人·有忆》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声和情感。
《虞美人·有忆》全文如下:
绣栊人起寻还倦,未识春风面。空庭连日雨潇潇,谁道银笙吹得客愁消。湘裙六幅云垂地,小立非无意。人生何事费寻思,最是华筵烛烬酒阑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一场连绵不断的雨中,独自一人站在空荡的庭院中,寻找着什么的心情。诗中的“绣栊”指的是精美的门窗,象征着家的温暖与安逸;而“湘裙”则暗示了女子的柔美。整个场景充满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使人不禁想起古人诗词中的意境。
《虞美人·有忆》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幅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曾廉用他的笔墨,将个人的情感转化为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体验。这种表达方式在当时的文人中并不常见,它体现了曾廉作为一个文人的独特视角和深沉情感。
通过对《虞美人·有忆》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曾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曾廉不仅在学术领域有所成就,他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特别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他曾上书朝廷,批评过康有为等政治人物。这种经历使他的人生充满了波折和挑战,这也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虞美人·有忆》不仅是一首具有艺术魅力的词作,也是研究曾廉及其时代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曾廉的个人经历和他的思想情感。